《曼德拉》:伟大领袖生平年表 人物被动是硬伤

时间:2014-07-21 11:17:16编辑:


    1905电影网讯 7月18日是曼德拉的96周年诞辰,这位伟大人权运动领袖的传记片《曼德拉》于这一天正式登陆中国院线。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传记电影,它倒不会令人嫌恶,但却有些流于平淡了。如果你对那位为有色人种的自由抗争了一辈子的南非前总统不太了解的话,看这部电影可以让你对他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但也仅止步于此。刻薄一点说,这部影片就像是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的一份生平年表,一份关于他经历过什么的流水账。

狱中的曼德拉   人物不够主动 监狱戏份沉闷       编剧威廉姆·尼克尔森犯了一个错误:他从曼德拉传记中选取的情节、他对这些情节的改造,并没有把曼德拉变成一位主动的人物。我们只看到结果,看到他做过什么,却看不到过程,看不到他是怎么做的。曼德拉被判终身监禁入狱后,首先冒出的想法是“要申请穿长裤,以便获得起码的尊重”,然而他什么也没做,长裤就发下来了。       和长裤一样,黑人的自由也仿佛莫名其妙便从天而降了。在影片进展到三分之一的地方,曼德拉被捕入狱,尔后直到他与政府展开谈判之前的另外三分之一戏份里,他基本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狱外的抗争活动愈演愈烈,然而除了打着他的旗号外,和他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反而是他的妻子成了这场运动的中坚。这是主人公最被动、同时也是电影最沉闷的一个段落。       南非政府明显的作恶仅有一次,即1960年的沙佩韦尔惨案,警察向手无寸铁的游行队伍开了枪。这次惨案导致有色人种的非暴力抵抗转变为暴力运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导演通过群情激愤的游行画面和暴力场景来表现两种势力的斗争。这些接二连三的场景成了同义重复,我们既未看到政府更加凶残的举动,也未看到黑人力量的增长。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释放了曼德拉。       凭什么?这只能理解为政府自身对黑人态度发生了转变,尽管电影没有耗费一分一秒来展现这一转变的过程。或者说,政府对这种旷日持久的对峙腻味了。这颇为可笑:在一部以革命领袖为主人公的传记电影中,真正付诸行动让革命得以成功的是革命的对象。曼德拉在被释放前对总统强调,他的自由是他本来就拥有的,并不是政府所赋予的。这条道理千真万确,但就此沦为了空洞的口号。

曼德拉慷慨陈词   台词太过慷慨 叙事波澜不惊       因为人物的主动性不够,编剧尽力让他口中的每一句台词都显得慷慨激昂,无论是说给他的妻子,还是讲给他的人民。这在平庸的革命文艺里并不少见。我们看到的是挥动的拳头,听到的是“革命”、“自由”、“抗争”,而看不到一个伟大领袖的洞察力、说服力和决断力。嗓门大难道能带来拥护者吗?主演伊德里斯·艾尔巴对曼德拉说话方式的刻意模仿,进一步降低了人物的可信度。       基于上述原因,曼德拉偶尔表现出主动性的时刻,就成了这部电影的耀眼瞬间。影片开始,年轻时的曼德拉虽已成家立业,却处处沾花惹草,并不为此带有丝毫负罪感。这让我们了解到他的情感和婚姻观。被释放前夕,面对政府要求他放弃暴力的交换条件,曼德拉在宣言中提出政府要首先放弃暴力,将责任抛给了对方,从而表现出一位政治家的睿智和决不妥协的态度。       这两个段落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遵循了如下剧作原则:将人物置于困境,然后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如此一来,既能够让观众被矛盾冲突所牢牢吸引,也可以将人物塑造的更加生动立体。可惜的是,这样的时刻太少了。曼德拉跌宕起伏的一生,经过编剧和导演的共同努力,最终变成了一个波澜不惊的故事。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美容 | 美体 | 时尚 | 星座 | 情感 | 健康 | 生活 | 娱乐 | 新闻 | 图库

Copyright © 2008-2022 www.ylnxw.cn 悦丽女性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XML地图Powered by Empir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