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染发+雾霾=加倍致癌
在微博上看到这一消息,刚刚染过头发的西安网友恨不得找顶帽子把头发遮起来,因为西安最近雾霾天又很严重。对此专家表示,虽然该说法并非经过证实的科学结论,但频繁染发肯定有害。
染发剂劣迹斑斑 细数各种潜在危害
染发剂曾被报道与一系列癌症有联系,包括乳腺癌、膀胱癌、子宫癌、脑癌、白血病等。早在2009年,英国就有一名女性因一年内使用染发剂超过9次,而面临患血癌的风险;一年后,欧盟委员会禁止了22种会导致膀胱癌的染发产品。
医生说,确实有患者是因为不当使用染发剂而导致头皮和脸部皮肤感染、头皮发痒,甚至患上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
1、急性中毒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染料成分如对位次酚二胺(PPD)、对位甲基二胺(PTD)或间苯二酚均有着中度或低度的急性毒性,但由染发剂引起的人类中毒事件却极少,有报道也是经口服而中毒。高剂量的PPD对人类和高级哺乳动物的主要影响机制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而导致急性呼吸困难。
在大多数报道的中毒事件中PPD都是以固体形式摄入,从而有可能摄入高剂量而中毒。不过,现代的染发产品中所含的染料成分浓度均很低,因此基本上可以忽略由染发产品引起急性中毒的可能性。
2、接触性变态反应
关于染发剂特别是PPD引起的接触性变态反应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PPD是氧化型染发剂中最常见的一种成分,已经明确它和它的衍生物如PTD有引起接触性变态反应的潜能,因使用染发剂后出现接触性皮炎的报道较多,症状包括:头皮瘙痒、水肿、糜烂、低热、腹部肿大,甚至全身毛发脱落。染发后产生过敏性结膜炎甚至角膜上皮脱落的案例也时有报道。
我国要求在染发产品上须贴上标签,注明“含对苯二胺,可引起过敏反应,不能用于染睫毛和眉毛”。并建议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前做过敏试验,也提醒美发师在染发过程中戴上手套以防止皮肤接触。
3、染发剂对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有报道使用染发剂后因过敏导致脑电图异常、四肢抽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心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神经精神症状。罗仁中等用染发剂对小鼠进行水迷宫等实验,发现染毒后小鼠的学习、记忆及活动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中雄性小鼠在染毒初期的活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后约2周内接近对照组水平,然后不断增高,最后超过对照组的水平。
4、内分泌效应
内分泌紊乱假说是现在争论的一个热点,环境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激素活性改变而引起内分泌紊乱。间苯二酚,氧化型染料中的一个重要成分,被疑为影响甲状腺而引起甲状腺肿,但这还只是一个假说,并没有充分的实验室和流行病学依据。
5、长短期内的危害
染发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作用多为过敏,如出现皮炎、哮喘、荨麻疹等。而染发剂对人体产生的慢性作用往往被忽视:一些劣质染发剂含有苯的衍生物,长期使用可导致溶血、白血病、中毒性肝炎和肾脏损害。染发剂中除了含铅以外,还会含有镉、铅、汞、镍、铊、钒、砷等多种有害金属元素,长期使用还可产生蓄积中毒。
除此之外,染发剂中还含有重金属盐,一旦进入人体,很难排出体外,时间长了蓄积在体内,会引起中毒,使人出现头昏、头痛、倦怠乏力、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状,并可能进入肝肾和大脑,破坏这些器官的功能。
1、染发膏要选大品牌
市场占有率较高、规模较大的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较好,产品质量有保障。不要随便用一些染发产品,其成分中化学物质含量可能不合格。使用后容易导致头发干枯、分叉,甚至过敏、头皮发痒……另外建议用浅色染发剂或是褪色快些的染发剂,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2、染发前做皮肤测试
在染发前,应取适量调好的染发剂涂在耳后或者前臂内侧处2-7天,没有过敏反应才可以染。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皮肤敏感性不同,所以要亲自尝试,然后才能染发。
3、染发膏不要接触头皮
不要把染发膏涂在头皮上,这样会大大增加头皮的负担和并发症,正确的做法是染发最好能与头皮相隔近一厘米,不要重复染发,只要染新长出来的地方就可以了。染发前可在头皮上擦上一些凡士林万一沾上药水也容易洗掉。
4、不要混搭染发剂
不要将品牌混用,以免染发剂之间起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物质。
5、染发不要太频繁
减少染发频率,建议染发至少应间隔1个月或3个月以上,在染发时严格控管剂量和染发时间,把伤害减至最低,才是最基本的护发原则。经常、长期染发者,应定期作防癌体检。
6、染发后,要多清洗几次
不要让染发剂残留在头皮上,且洗头时要避免抓破头皮,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
7、不要相信自诩植物染发剂
有的产品极力宣传是植物染发剂,甚至可以喝的,但就是这样在临床中也见到有过敏发生的,也要做完过敏测试再用,才不至于发生问题。
8、每年染发最好不要超2次
每年染发最好不要超过2次,染发次数越少越好,而且只要染新长出来的地方就可以了。